字号:
第五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开幕 探讨“制度化”

  时间: 2013-03-05 22:16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5日在云南昆明开幕。(中国台湾网 赵静 摄)

  中国台湾网3月5日昆明消息 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5日在云南昆明开幕。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与制度化建设”,来自两岸的4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制度化建设交换意见并展开热烈讨论。 

  研讨会上,多位青年学者提到了两岸间的“互信”问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博士生朱英嘉认为,两岸的政治对话应越来越多元化,也唯有透过政治对话才能累积两岸政治互信。两岸政治互信基础的机制建立,不能单靠民间力量,而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官方平台和制度化协商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曙申认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进程中,互信是前提和基础,制度化是路径和方式,二者犹如两根支柱,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今后3年将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机遇期,只要两岸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议、共创双赢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增进互信与拓展制度化之间的关系,两岸关系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对于两岸交流的进一步制度化进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鹏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一个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提升两岸交流合作的质量,需要在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方面做一些尝试。“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协商路径应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态次序。两岸在经济合作基本实现制度化和正常化之后,理应开始在文化、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对话协商,避免出现“只经不政”、“政经脱节”的停滞性路径依赖。 

  台湾“国策基金会”助理研究员王皓平建议,两岸关系进一步制度化应该从以下方面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全面检验两岸签署18项协议产生的成效,并研提后续调整方案,使这些协议落实并发挥实质效果;在政治议题谈判时机尚未成熟时,应稳固前一阶段的交流成果。 
          
  在讨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时,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苏美祥认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推进的最佳落脚点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一是充分考虑台湾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深化的复杂心理,二是两岸关系中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难以完全区隔,三是让多数台湾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 
         
  来自台湾、现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的林宜纯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提出了两个发展方向:国共平台制度化与深化海协海基两会沟通。她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国共两党理念沟通,增进政治互信,还能有效确保两岸和平发展;而海协海基两会沟通方式的不断深化,直接决定着两岸是否能够共创双赢,从而给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发展带来最大利益。 
  
  针对最近备受两岸关注的钓鱼岛事件,与会的青年学者也多有论及。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巍巍认为,在当前两岸关系朝着良性方向不断推进发展的局面下,两岸可以钓鱼岛问题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形成相关的机制化举措,在目前官方的直接合作暂时还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在民间层面和一些官方的间接层面推进,深化两岸间的互信与认同,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上海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亭表示,基于两岸在南海的共同利益、相近主张、互为默契的历史记忆,以及共同开发的合作基础与赞同合作的高民众支持度,何不视此次南海危机为契机,就此展开政治、军事领域的对方与协商?既因应个别国家在南海的挑衅行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亦对觊觎我钓鱼岛主权的日本起到敲山震虎之效,更为探索两岸在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达成和平协议投石问路。 
         
  除以上话题,参与研讨会的两岸青年学者还就两岸在国际合作中的制约因素、文化交流协议的路径探索、两岸法制的构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台湾网记者 赵静)

 
编辑: 赵静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5号楼文津国际公寓三层 邮编(PostCode):100084
电话(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传真:86-10-62770420
全国台湾研究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