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湾社会结构概况

  时间: 2009-02-17 08:15     来源: SRC-423     
 
 

  一、台湾社会的主要构成及形成概况

  半个世纪以来,台湾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5年,国民党接收台湾后,台湾社会从一个完全的殖民地社会转向与大陆一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此后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的变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转变成为台湾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50年代台湾当局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农村的封建经济瓦解,大多数地主不再拥有大量土地而进入城市转化为资产阶级,自耕农成为农民的主体。这不仅使农村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也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6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台湾社会迅速由农业社会变为多元化的工商社会,导致社会结构的第二次大变化。到70年代,已形成所谓的“中产阶级”,台籍资产阶级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壮大。80年代后期,台湾当局推行公营企业“民营化”政策,使公营企业的股权大部分落人本地大资本家的手中,削弱了大陆籍官僚资本家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了台籍资本家的势力。

  二、当代台湾社会结构

  目前,台湾社会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其社会分层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主要的阶级:即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及下层阶级。而其各阶层的状况则伴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一是上层阶级。台湾的上层阶级人数不多,应在50万以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台湾政治统治机构的上层,如属于政务官范围的“总统”、“副总统”、“行政院”等五院的正副院长,各部会首长、政务委员、政务次长等;军、警、情报、司法、民意机关的主要首脑等;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等各党部会主管以上人员等。二是台湾的官营企业、党营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三是台湾私营大企业、大财团的所有者。二、三两部分可以合称资本家,包括大陆籍官僚资本家和台籍大资本家。台籍大资本家,一部分是由土地改革后的大地主取得地价补偿转变而成,一部分是由富裕商人与高利贷者发展成为商业资本家与金融资本家,还有一部分是在进口替代时期崛起的工业资本家。官僚资本日趋衰落,台籍大资本兴起,构成台湾社会的支配力量。上层阶级是台湾现行制度的最大得利者,为了体现与维护其自身既得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他们需要维护现行的制度,需要相互之间保持和加强既有的合作,因此,他们建立了复杂的政商关系和他们所谓的游戏规则,也构造了台湾政治经济大的关系格局,并成为了台湾“金权政治”的经济基础,重重地压在了中下层台湾民众的身上,完全限制和约束民众的反抗程度和反对的声音。与此同时,他们为了争夺各自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也造成了彼此之间不少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如果爆发,就会形成重大政治事件或是导致巨大的社会变迁。

  二是中产阶级。台湾的中产阶级目前约有700万人左右,构成相当复杂,大体包括以下部分:中小企业主、农业资本家、大企业的经理管理人员、专业人士、或自由职业者如医生、律帅、会计师等;上层知识分子如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记者、编辑等;工程技术人员;部分军公教人员包括属事务宫以下的公务人员、中下层军人、大中小学的教育人员以及白领工人如文秘人员等;最后是一些经营有方的农民、渔民,目前他们虽然是农民、渔民,以从事农业、渔业为主,但收入很可观,而且人数不少。农民、渔民一般都分别参加当地的农会和渔会。台湾中产阶级或者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资产与实力,或者具有较高的学历与较突出的专业技能,从事较有社会声望的职业,并且拥有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比较稳定的所得和收入,而政治上则具有双重性格。从静态的角度看,他们处于社会的中间层面,既得到台湾经济比较发达的成果,也在为上层阶级所利用和盘剥,所以他们对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有赞成和拥护的一面,也有对抗的一面;从动态的角度看,他们很多人想上升到上层阶级,或成功或失败,而另一些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下降到下层阶级,因此对现行制度,他们经常表现出或非常保守庇护或希望有巨大变革。他们对政治比较关心,在两岸关系方面主张两岸和平稳定,双方能不断交流与发展,开放直接全面的“三通”,在统、“独”问题上态度有分歧,但基本都主张两岸和平。总之,他们与上层社会既相互依赖又有矛盾,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刻地影响着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是下层阶级。这个阶级主要包括是农民和蓝领工人阶级。台湾农民曾经是台湾社会的主体,但现在人数不多,目前台湾农民大约有300万,其中有很多是兼营农业和他业,收入都不低,不能算下层阶级,而真正的佃农人口只有几十万,而且政治、经济地位也较低。台湾蓝领工人阶级,主要指个人月收入在3万元新台币以下的工人,包括制造业产业工人和体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中的服务人员,制造业产业工人是台湾人数最多的阶级,其中多数是随工业化而脱离农村的农民,目前大约有300多万人。工人阶级为台湾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工会组织的自主性不强。体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中的服务人员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其人员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估计有70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少量台湾收入不高的渔民也算是下层人士,这些渔民平时以打渔为主,当中有很多人参加了当地的渔会。从整体上看,台湾下层阶级畏惧权威,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宗教取向比较普遍,对政治制度、两岸关系等议题漠不关心。他们的经济地位比较脆弱,对社会经济形势变迁比较敏感,所受影响也较大,比如目前台湾的经济衰退就使很多下层人士衣食无着落,其中很多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从纵向比较,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劳工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资方压迫、剥削以及其它不平等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的反抗和斗争的自觉性在增加,思想也比较活跃、开放,对社会变迁的反应和影响、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都在逐渐增强,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编辑: 李杰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5号楼文津国际公寓三层 邮编(PostCode):100084
电话(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传真:86-10-62770420
全国台湾研究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