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三亚4月14日电(记者 杨犇尧)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助理研究员高远在三亚出席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举办的第七届青年学者论坛时表示,“小确幸”价值观在台湾逐渐异化为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并与“台独”理念迅速结合,两岸当局应积极促进高质量的青年交流,打破“小确幸”理念中封闭、狭隘、短视的观念。
高远表示,“小确幸”理念总体上是在传达一种热爱生活、苦中作乐、个性自由、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可惜传入岛内后迅速被政治异化,常沦落为一些不满“政府”执政的组织或个人宣传“经济无感”的口号、“挑刺”政府政策的工具。其风靡的根源不仅在于反映了青年对经济发展、社会体制逐渐丧失自信与优越感的心理,还在于满足了在台湾这个蓝绿高度对立的社会生态中开展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
他认为,这种异化后的“小确幸”理念的内在逻辑与“台独”理念非常相似,特别是在对“自主性”与“本土化”的诉求上,而“台独”势力也充分利用了这两条天然通道,潜移默化影响青年的“国家认同”。
高远分析指,“文化台独”是“小确幸”滑向“台独”的主因,李登辉执政后期,开始修改教科书,推动本土化教育。到了陈水扁执政时期,更在整个政治社会领域全面推动“去中国化”运动,大搞“文化台独”教育。令台湾青年在潜意识中认为,台湾是一个“国家”,中国是另一个国家,易认同代表本土化的民进党所谓“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理念。因此在选举中,他们更倾向支持民进党而不是国民党。
此外,高远又指,阶级矛盾催化“小确幸群体”反抗意识,当代青年的生长经历使其心中弥漫强烈的阶级对立情绪,而严重对立的选举及舆论环境激发青年抗争欲,“统独”矛盾与阶级矛盾结合将反抗情绪导向“反中”。
为了打破“小确幸”理念中封闭、狭隘、短视的观念,高远建议,两岸必须要大力促进两岸青年交流,鼓励双方青年在交流中去感性认识历史、两岸关系现实、大陆发展状况及两岸制度异同,理性思考两岸合作的基础、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台湾国际参与的正确路径等重大问题,才能有效避免青年人在台湾前途问题上被误导或盲从,才能长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重点是引导两岸青年“正视历史、文化交融、合作创业、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