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三亚4月15日电(记者杨犇尧)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唐桦日前在三亚出席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举办的第七届青年学者论坛时表示,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轨道上引来日益宽广的发展空间,考虑到两岸目前各自制度环境的巨大差异,两岸之间的青年交流亟待推进制度化的构建。
唐桦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轨道,迎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两岸各自的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两岸青年交流经验的多样性和实践的丰富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过程是生产公共物品的过程,倾向于生产不足,而不是全部制度化过程都会成为现实。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建构的核心任务,一方面是已经建立的相关制度必须完善落实,还不健全的制度应该尽快建立,另一方面是改革那些不利于两岸青年交流的体制障碍,进一步完善两岸青年发展的相关培育制度。
唐桦指出,第一点是培育“共有知识”,产生信任和理解。两岸青年交流中的“共有知识”不仅是两岸青年通过彼此相互依存或共同命运等基于理性考虑而建构的,它更多地是通过台湾青年与大陆青年的文化交往和文化理解,逐渐使两岸青年产生新的集体记忆,促进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两岸青年通力合作把中华文化置身于世界文化这个大范围中去,共同面对和解决我们遭遇的问题。
唐桦指出,第二点是搭建议题网络,形成青年交流的战略规划。各有关系统、行业、部门、单位应在上级的整体部署下,大力协调配合,通过不同的渠道和角度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考虑在对台交流比较集中的省市比如福建省建立“海峡两岸青年交流中心”或者“海峡两岸青年交流中心项目”,有计划有目标地聚集海内外优质资源,支持两岸青年从事两岸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同时依托中心所在的相关高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组成青年为主的研究团队和工作团队,参与当地的建设。
唐桦指出,第三点是将责任感和激励要素纳入青年交流。对于公权力部门而言,可以在某些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地区比如厦门等地尝试把地方公权力部门的治理绩效与收益挂钩,对青年交流制度化完成较好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参与某些高成本、非赢利性等特点的两岸共同事务的青年为主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补贴或税收等其他优惠政策。总体来说,一方面要放松制度限制,大力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经验和交流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舆论和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精神表彰以鼓励和肯定两岸青年致力于制度化的努力和品质。
唐桦指出,第四点是建立规则,养成理性对话环境。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有利于生成两岸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与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当性共识,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承认和遵守的共同社会规范以及良好的对话环境。讨价还价建立在特定互惠基础上,利益和优势是讨价还价的目的;而说服是在一个共享的对话框架内进行的,参与对话者具有共享的规范、原则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