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刘红:马英九执政后的台湾政局

  时间: 2010-03-16 17:04     来源: 全国台湾研究会     
 
 

  马英九执政以来并不顺利。与民进党执政八年相比,在同样政绩不突出的前提下,陈水扁是恶化两岸关系和组成贪污共犯结构而出现执政危机,马英九与此相反而陷入执政困难,两者不同做法和不同结果,增加了台湾政局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分析台湾政局的难度。

  一、基本特点

  观察二次政党轮替以来的台湾政局,最大特点是广大选民对马英九执政的不满意和不承认国民党执政的政绩,是民进党在动乱中开始站起来。

  一是金融危机冲击波未过但经济开始好转。人们充满期待,但是自上台就令人失望的马英九当局,在内政治理、两岸关系和对外关系三个方面中,第一项没有政绩,也就是在与选民基本生活和活动息息相关的领域中,没有取得有说服力的成果。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台湾经济遭受6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失业率达到60年来最高水平,甚至2009年两岸贸易都下降三成,对此民众是感受深切,社会上怨声载道。但要看到,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台湾经济有所好转。9月间的世界经济论坛把台湾的经济竞争力由第17名提升至第12名 。马英九也说,今年的经济情势将会逐渐转好,“今年不是普通的好,一定是非常好” 。表明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台湾经济开始走上复苏之路,这是马英九执政状况改善的重要条件。

  二是马英九支持度偏低但权力基础没有动摇。在台湾社会已经形成马英九“仿佛能力不足”的说法 ,如政治创新不明显,马英九方面没有出台卓有成效、让人信服的政策和决策。如经济绩效不明显,尽管有大陆惠台政策和两岸经贸的支持,但台湾经济增长缓慢,广大选民没有直接得到实惠。如决策能力不明显,危机处理能力、公共决策能力、主导政局能力、推行新政能力均受到舆论和民意质疑。马英九执政时间不长,支持率几度跌至二成上下,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和四次“立委补选”中成绩不佳,在岛内某些政党和人物中间出现“批马、反马、倒马和换马风潮”。但要看到马英九支持度不高,权力基础没有动摇,一方面是在野党没有形成压倒执政党的优势,一方面执政党内部没有出现第二个马英九,再则是蓝营大于绿营的格局没有改变。

  三是国民党选举行情不佳但已引起蓝营警惕。2月27日举行的“四立委”补选中,国民党仅胜选花莲一席。此次选举终于摆脱选前有人预估的“剃光头”的恶运,但难改国民党“逢选必输”的结局。对此,泛蓝军认为,“这样的结果,可以让我们国民党更警惕,当然在以后也更知道要如何表现,才能赢得选民的认同。” 马英九认为,一方面要承认失败、虚心检讨,该坚持的改革继续坚持;另一方面要勇于任事,化解民怨,加强与民众沟通。也有学者认为,蓝营选民严格要求国民党,稍有不满意可能就不去投票,与泛绿支持者相比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此外,分裂参选是败选的重要原因,在桃园是三人竞争,在新竹是两派拼斗,让绿营渔人得利。选举失败能否为“五都选举”提供教训和经验,这是人们更关注的问题。

  四是国民党改革起步但难度很大。马英九创导的国民党改革,目的是要改善党的形象、增加对政局的主导能力、赢得各类选举。实现改革目标难度很大,一方面是改革方案制订难,马英九的改革理想美好,改革口号响亮,问题是整体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缺少配套措施,也缺少希望愿景。一方面改革方案落实难,谁来推动和主持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敏感和重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特别是任何改革本质上是重新分配既得利益,必然会伤害原有既得利益集团,对一个百年老党来说更是明显。在22年间,先后有李登辉、连战、马英九、吴伯雄和马英九五人主持党中央工作情况下,调整上层各种势力的利益不易,调整基层实力结构更难。从长远看,改革应该有成效;从近期看,还未启动、党内矛盾已经初现。

  五是民进党士气高涨但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与国民党全面推进改革相反,民进党的主要特点是拒绝变革,顽固坚持“台独党纲”但调整“台独”主张和口号,拒不修正大陆政策但调整做法以全力诋毁、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搞乱政局、搞乱社会的立场未变但采取街头和议会路线并举新竞争手段。问题是民进党的做法和形象,遭到主流民意的批评,但为泛绿军所接受。值得指出的是,泛绿军基层支持者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凝聚力,十分有利于民进党的生存和发展。在第二次政党轮替以来举行的五次选举中连战皆捷后,民进党受到不正常的鼓舞,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整体动员力、战斗力和士气全面恢复。问题是绿营四成左右基本盘的格局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对“中间选民”的吸引力没有大幅增加,党内实力派之间和派系之间矛盾没有解决,“五都选举”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尤其是没有出现足以打败马英九的人选。

  观察台湾政局,政党轮替形成的政治格局,虽说朝野力量对比出现一些调整,但没有出现颠覆性、根本性的变化。“一党独大”的国民党没有很好发挥优势,很多人以为要乱下去的民进党东山再起,一致看好的马英九竟然“马上就被批”。

  二、主要原因

  台湾政局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势,究其原因,除了马英九个人和泛蓝军自身原因之外,一方面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反映,一方面是朝野之争的必然结果。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台湾经济被称为“浅碟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120%,一方面加工贸易如此发达确实是经济奇迹,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外贸市场萎缩、对外出口无法增长造成的后果可以想象。如人均GDP倒退至2005年(1.5万美元左右),2009年GDP总值为2.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3% ,失业率最高是6.13%、年度调降目标是4.5%没有完成 。按照台湾经济运作惯性,台湾经济需要增长5个点、失业低于2个点才算正常。现今如此经济状况,给广大选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为民进党提供了最为合适的议题,打“经济牌、民生牌、中小企业牌和农民牌”的合适空间。成为马英九没有政绩的集中体现,因此马英九执政情况全面好转,需要台湾经济的全面好转。

  二是马英九执政能力被议论。对此,台湾民意缺少对“马英九执政不好”的承受能力。马英九上台不久被评为“笨总统” 。甚至在台湾舆论中出现“宁要一个贪污的‘总统’,也不要一个无能‘总统’”的说法 。且不说马英九是不是无能,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马英九方面执政以来处理的“汽油涨价、府院党关系、任用高官、接任党主席、‘8?8风灾’、县市长选举和三度‘立委’补选、‘美牛事件’、对美军购、党内改革”等事,除了“内阁改组”之外,几乎件件都引来蓝绿双方的广泛批评,几乎都说马英九能力不足!正如台湾媒体所说,马英九的决策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推行新政能力确实没有达到民意的要求。因此,媒体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经济不景气和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领导者能力不足,更加凸显和加重其他问题 。

  三是政局运作方式决定的。经过李登辉12年和陈水扁8年的误导,台湾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政治多元化,导致政治运作上出现社会对立民粹化、政党竞争情绪化、个人意志极端化、政治选举交易化等不正常情况。“不理性杯葛的监督反对者仍继续赢、提名形象有争议及弊案缠身的政党能够继续得到选民的鼓舞、地方派系恩怨影响的后遗症竟然是可以凌驾于政党及全民利益之上” 。陈水扁热衷于冲撞式、挑衅式、抹黑式手法,适应社会出现的极端化局面,直到百万人反贪倒扁开始后才走向失败。而以“法律人、不沾锅”著称的马英九循规蹈矩,在“宪政”内行事,却是左支右绌,事事得咎,原因就是有些决策脱离社会现实。在“没有真假,只有造势;没有黑白,只有蓝绿;没有对错,只有政治”的现实下,马英九需要适应。

  四是选举决定一切。随着马英九上台执政,选举结果不佳:选举战绩惨淡,在县市长选举中失去一席,在补选9席“立委”中仅当选2席;在桃园、新竹和台中等泛蓝传统铁票区全面败北;执政地位和绝对优势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马英九的政治光环不在;泛蓝军部分支持者怨气十足,不仅没有“含泪投票”,而且还把不投票作为表达对马英九的手段。面对如此纪录,马英九必须把胜选放在第一位。因此,出现种种“中庸之道”:时而向泛绿军暗送秋波,在政治主张上呼应民进党的一些说法,因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岛内没有转化成马英九的支持动力;时而压制蓝营激进要求,放风要通过改革来抵制党内传统势力,因而遭到党内和蓝营的批评;时而发表一些选举语言,因而引起人们对其政治立场的怀疑。综合起来,马英九的支持率难以上升。

  五是民进党调整竞争策略。从数据上看,无论是在县市乡镇级拥有的席位,还是在“立法院”内的力量对比,在野的民进党都不是国民党的对手,但对马英九牵制作用却不小。民进党的竞争策略,一类是进行街头抗争以扩大声势,在一些马英九执政重要日子、“陈江会”台北和台中会谈时,以及“美牛事件”等重大事件前后,借助政治动员加经济动员支持者上街闹事。一类是变换口号以制造舆论压力,把“台独”的政治动员隐藏在具体口号中,用“台湾主体性”离间两岸关系,宣扬马英九对大陆“予取予求”肯定是“亲中卖台”的结果,ECFA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害于中小企业、中南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大陆惠台政策没有让台湾民众人人受惠,大陆游客到台湾“猖狂”等,把“经济和民生牌”成功地与由“台独观念”演变而来的“拒统观念”、“亲中卖台”连接,有效向马英九施加压力,捆绑马英九的手脚。

  六是问题出在泛蓝内部。马英九问题反应在民调上,是支持度几度跌至最低线,也就是说在泛绿军反对的同时,有着相当一部分的泛蓝军支持者在接受民意调查时不支持马英九。马英九的问题出在泛蓝军内部。是因为马英九的政见和改革主张,侵犯到党内传统势力的既得利益。马英九任用部分绿营人士,为党内“没有吃到糖的人”提供了反对的机会;马英九任用党内传统势力不喜欢的人出面主导党内改革,上层必然有人出面抵制改革;马英九重组地方派系的改革方案,遭到基层强力抵制;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深蓝认为走得不够快,浅蓝认为走得不够稳。蓝营部分势力的不满,导致马英九的支持率一低再低。正在愈刮愈猛的“批马、反马、倒马和换马风潮”,源自于绿营的基本策略,泛蓝军内部的“倒马风”,从某种程度是联合演出。

  马英九执政能否正常开展,台湾政局能否稳定,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国际经济危机的结束,因而台湾经济全面复苏;ECFA如期签署,因而台湾经济活力有所增加;两岸交流继续深入,因而贡献台湾社会、经济和民众良多;马英九进行适合党情民意的调整,因而切实推进国民党的改革。在上述基础上,马英九的支持率全面回升,国民党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民进党的发展势头将会受到遏制。(作者刘红 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参考书目:

  《马英九肯定刘兆玄 期勉吴敦义》,参见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0 17:36:58。

  《马英九:台湾今年不是普通的好,一定是非常好》,参见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2 16:24:28。

  《蓝绿两党在年后必须面对的习题》,参见2010年2月14日台湾《中国时报》。

  《国民党再度重挫 究竟怎么了?》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8 00:24:54。

  《粤苏鲁GDP跻身3兆元俱乐部》,参见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7 15:43:53。

  《台失业率4.5%目标未达 王如玄抱歉》,参见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4 15:09:25。
  
  《名嘴论扁“马政府”:坏蛋笨蛋完蛋 无耻无能无奈》,参见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8 17:27:51

  《蔡逸儒:有关胡马会 马无任何规划、且战且走》,参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2 14:20:44

  《马英九提前跛脚?》,参见2010年1月1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国民党再度重挫 究竟怎么了?》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8 00:24:54。

 

 

 

 

 
编辑: 李杰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5号楼文津国际公寓三层 邮编(PostCode):100084
电话(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传真:86-10-62770420
全国台湾研究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