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在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和平解决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构想,其内涵并不是不变的。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在将“一国两制”构想运用于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过程中,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一国两制”构想也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其内涵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分别在“一个中国”原则、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建立两岸合作与谈判机制等方面对“一国两制”的内涵的进行了发展与完善。
注释:
(1) 转载自李家泉著∶《“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探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2) 参见李家泉著∶《“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探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3) 参见周志怀∶《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几个问题》,《台湾研究》,2002年第4期。
(4)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9-10页。
(5) 同(4)。
(6)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20页。
(7) 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21页。
(8) 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的谈话。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16页。
(9)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9-10页。
(10)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13一15页。
(11)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9-10页。
(12)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13页。
(13) 参见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人民日报》1995年1月31日。
(14) 参见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日。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第9-10页。
(15) 参见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人民日报》1995年1月31日。
(16) 同上。
(17) 同上。
(18) 参见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19) 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20) (21)同(18)。
(22)参见《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选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23)(24)参见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