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雷玉虹:试析“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的新发展

  时间: 2009-12-18 13:01     来源: 全国台湾研究会     
 
 

 

  二、江泽民“八项主张”对“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的丰富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和平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并顺利地促成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但由于台湾的特殊历史,“一国两制”在台湾受到了曲解,并被背上了“中共统战伎俩”的污名。虽然岛内部分有识之士对“一国两制”政策给予肯定,但并没有得到执政当局及大部分民众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虽然两岸交流发展迅速,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迁及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台湾岛内分离势力也有所增强。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根据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的新局面,面临的新问题,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自中国大陆采取和平统一方针后,台湾的蒋经国政权开放了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同时由于开放党禁、报禁,岛内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迁。特别是进入九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竭力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追求加入联合国,分离势力在岛内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成果,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及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状况,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并就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简称江八点),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江泽民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细化,并强调了反对台湾独立的原则立场。

  江八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13)

  2、丰富了海峡两岸和平谈判的内涵。

  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在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时,正值岛内国民党一党统治时期,因此,两岸和平谈判是指在大陆的共产党与台湾国民党当局或蒋氏父子之间的两党谈判。(14)江八点将谈判的对象扩及“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并对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赋予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政治谈判的方式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并建议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15)可见,在海峡两岸谈判的对象、内容、方式、议题等方面江八点都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与空间。

  3、提出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在经济权益方面,对台商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承诺。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在政治权益方面,提出欢迎各党派、各届人士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前来大陆参观、访问,并提出两岸高层互访的建议。还提出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16)

  4、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华文化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江八点表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立场,提出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并提出中华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17)

  江八点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针对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实际情况所作的重大政策宣示,极大地丰富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编辑: 李杰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5号楼文津国际公寓三层 邮编(PostCode):100084
电话(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传真:86-10-62770420
全国台湾研究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