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胡锦涛“六点意见”所形塑的两岸核心新价值

  时间: 2009-02-20 10:21     来源: 全国台湾研究会     
 
 

  两岸关系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于去年迎来了和平稳定发展的新契机,进入螺旋上升的新阶段。在这历史性时刻,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这是针对两岸关系新境界、顺应两岸关系新潮流、回应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新民意的重大政治举动,是一篇推进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稳定发展、促进国家统一进程的宣言书,也必将说服两岸同胞理性认知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把握节奏,行稳致远,共同投身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洪流中去。

  一、超越时空新思维,说服同胞顾两岸

  胡总书记这篇讲话,充分投影出发展两岸关系、建构和平稳定框架的新思维,实现了多重超越。一是超越国共恩怨,我决策高层已经跳出了国共历史延续的窠臼,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盱衡、处理两岸问题。二是超越蓝、绿,按照 四个“有利于”的标准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三是超越两岸。胡总书记是站在两岸同胞以及海内外华夏儿女的立场,而不仅仅是大陆单方面来思考,旨在谋求两岸同胞根本福祉及全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四是超越时空限制。胡锦涛讲话具有宽频巨视与深邃透镜,以前瞻性、穿透式的眼光来透视两岸前景,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未来警示当代执政者与历史见证者,将两岸关系推进至长治久安的新境界。

  二、形塑核心价值,加速两岸整合

  两岸新境界、新时势,需要全新的论述来形塑两岸核心价值,收取加速整合之功效。胡总书记讲话所形塑的现阶段两岸核心新价值就是两个字:“和”与“同”。

  一方面是以“和”统领两岸,以“和”发展两岸。胡总书记领导中国的内外方略,对外共建“和谐世界”、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台海两岸则谋求两岸和解合作,和衷共济,共创双赢。胡总书记再次呼吁海峡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签署和平协议,建构和平稳定框架,永葆太平。

  另一方面是以“同”整合两岸,以“同”形塑新价值。胡总书记讲话中以“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为前提,以寻找共同点、透视交汇点为途径,回避敏感问题,提出了具有血肉情感、人文关怀、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内涵的两岸“共同论”,包括四大命题:一是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有责任把她维护好、建设好。二是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四是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两岸同胞自己手中,和平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在此基础上,两岸需要不断厚植共同利益,经由共同发展,滴水穿石,最终实现两岸的完全整合。这是一条历史的不归路、两岸趋同趋统的必由之路。

  三、建构和平稳定框架,规划两岸发展进程

  站在两岸关系崭新的历史起点上,胡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建构和平稳定的总体框架,其核心包括一个主题、二大支柱、三项规划、四幅和平路线图。

  一是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主题,这是贯穿胡锦涛总书记整篇讲话的一条最为深动感人的红线。

  二是确立“同属一中”与“共同发展”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二大支柱。前者是搁置争议、建立互信、绕开历史纠葛与现实政治矛盾的最好方式;后者则是累积两岸关系发展动力,加速两岸同胞利益趋同、感情趋合、价值同步的最佳路径,两者前后呼应,相互推进。

  三是缜密规划两岸短、中、长三阶段进程。着眼长远,落实当前,围绕两岸重大议题,进行短、中、长程规划,设定两岸关系的具体议题与历史进程,涵括了两岸关系的多个方面,包括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筹划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呼吁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协商安排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签定和平协议等。其中经贸议题可以立即着手安排协商,文化、交流、台湾参与国际空间活动、两岸军事交流等议题也可逐步分阶段落实推动,至于签定和平协议,建构和平稳定框架则需要从长计议,不断的加以沟通,累积互信,最终方可实现。

  四是提出通向两岸和平稳定框架的四幅路线图。其一是政治互信之路,即确立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互信,并对国家统一之前的两岸政治关系进行定位。其二是经贸合作之路,即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等。其三是文化交流之路,即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推动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其四是人员往来之路,即化解误解,扩大认同,团结争取更多的各党派团体人士共同参与到发展两岸关系的大业中来。

  四、丰富理论,指导实践

  胡锦涛重要讲话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具有四项特点。一是讲话体现了战略性与战术性的充分结合,原则性与策略性高度统一,既前瞻又务实,充分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政治领袖艺术与执政思维。二是讲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台湾同胞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充分结合。三是讲话解决了两岸和平稳定、两岸共同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三者之间辩证关系,体现了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课题置于整个中国发展的大政方略中。二者同为目标、又互为过程,相互促进。只要巩固并强化两岸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态势,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那一天迟早到来,整个中国的国力将更为强盛。

  四是讲话把两岸关系的暂时性安排与两岸统一的终极性安排作了辩证的统一。

  胡锦涛总书记的整篇讲话是站在两岸的高度,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交待、对潮流呼应的态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丰富并完善两岸关系发展理论,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在两岸统一进程中产生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影响。((作者 上海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倪永杰))

 
编辑: 李杰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5号楼文津国际公寓三层 邮编(PostCode):100084
电话(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传真:86-10-62770420
全国台湾研究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