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7月23日讯 5月20日,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赖发迹于“台独”大本营台南,是民进党“新潮流系”几十年重点培养的骨干分子,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极富心机的投机政客,一个彻彻底底的“台独”分子。
赖清德其人其事
赖清德1959年10月6日出生于台北县万里乡瑞芳煤矿棚户区。其祖先于清朝同治年间从福建漳州移民到台湾云林古坑,因父辈北上采矿才移民到万里。赖清德祖上追溯两代都是矿工。
赖清德母亲赖童好是地主女儿,家境优渥,娇生惯养,能识文断字,性格刚烈,父亲将她许配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为抗拒包办婚姻,她在新婚之夜逃走,而交了不少彩礼的男方气愤地报了警,赖童好被抓回来仍宁死不嫁。见她如此坚定,父亲只好去跟对方道歉、谈赔偿。父亲去世后,赖童好草草地嫁给了矿工赖朝金。
赖朝金与赖童好婚后生育六个孩子,赖清德排行老五。赖清德两岁时,赖朝金因矿坑内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家里原本就经济拮据,更加雪上加霜。赖母一直寡居,以“矿坑外杂工”为职业,到处打工拼命赚钱,一个人做很多份工,在煤矿操作土车、打扫卫生、帮人洗衣,独自艰难抚养孩子。赖童好个性倔犟不挠,不肯轻易接受别人帮忙,也从不向娘家开口。赖童好在子女教育方面很下功夫,六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贫苦赖家供出六个大学生的事迹,曾被当作一个“励志鸡汤”宣传过。
赖清德与母亲感情极深,只要谈到母亲,一定落泪。母亲对年幼的赖影响很大。赖在学业上很努力,是当时万里乡第一位考上台北市建国中学的学生,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复健医学系物理治疗组。大学毕业后,赖入伍服役,在金门第284师(南雄师)第5步兵营担任卫生排长,曾被选拔为防区十大优秀军官。退伍后,在台北市万华区仁济医院担任物理治疗师。两年后,赖考上成功大学医学系,后赴美攻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回台后,赖长期在台南市成大医院、新楼医院担任主治医师。此时,摆在赖前面的是一条很明确的路,就是当一名医生。母亲对此也很认可。
在台南市医学界,赖清德专业做的好,人缘极佳。赖在当地多个医界社团任职。据赖讲,在台南认识了朱立伦岳父高育仁的父亲高锦德,高锦德认赖为干儿子。这些经历,让赖在台南积累下丰厚的人脉资源。台湾医界历来有偏向民进党、支持绿营的传统,台南医界更是绿营铁杆支持者。在社团组织里,赖清德被台南医界政治取向所影响,也不例外很快便和民进党走到一起。
1994年,民进党提名陈定南竞选台湾省长,陈看中赖清德在医生圈子里的影响力,指定其为竞选总部医界后援会召集人。赖后来在民进党“新潮流系”大佬洪奇昌引荐下加入民进党,并成为“新潮流系”重点培养的骨干分子。“新潮流系”号称有三面大旗:“台湾独立”、走组织化的群众路线、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新潮流系”属民进党内激进派,也是“台独”基本教义派,是“台独理论库”。
有了民进党重点培养,赖清德从政之路可谓顺风顺水,先从参与党内辅选、党务工作入手。1995年,任施明德民意代表竞选总部中区后援会召集人;1997年,任张灿鍙台南市长竞选总部副总干事兼民进党“青年军领队”。自1998年12月起,赖连选连任4届民意代表,后在2010年成功当选台南市长,2014年连任。2004年,赖还被美国国务院挑选为“精英计划”访问学者。赖的成长轨迹,是“新潮流系”规划培养人才的典型路径。
赖清德在台南树立了“赖医师政治门诊”的“品牌”,利用医学能力为他争取更多人支持。从小孩骨折、家庭失和等琐事到有关政务,他都表示会登记受理,实际解决的并不多。赖擅长用医学术语比喻政治怪象,其言行具有很大蛊惑性。当时台湾选举暴力、买票文化盛行,赖告诉选民,台湾政治得了“高血压”(黑道)、“糖尿病”(买票),随时会爆发问题。在“新潮流系”栽培下,赖在民进党中生代群体中历练较为完整,曾任民意代表、台南市长、“行政院长”、“副总统”等职,资历“光环”无人能出其右。赖自夸“自己弃医从政,……每个阶段都不畏难,完成挑战”。岛内曾把赖与蔡英文、陈菊、苏嘉全列为民进党新“四大天王”。
赖清德从政后的“台独”表演
赖清德“台独”场不仅贯穿了他的政治生涯,而且愈发显得顽固。赖任民意代表期间,曾多次公开反对两岸各种交流。1999年4月,他与“台独”团体和人士组成“台湾公民投票行动委员会”,发起“4·10绝食为公投,公投救台湾”活动,宣称“绝食直到倒下为止”。到第7天时,他的血压急剧下降,心跳每分钟高达 120 次,医师诊断为“具有传染性,恐波及他人”。赖即刻发表声明退出绝食。此事使其声名大噪,强化了他的“台独”色彩。
2001年10月,赖清德在台南市发起“愤怒!对抗中国霸权大游行”,为陈水扁无法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袖会议表示抗议。他连续8年参加“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游说团”,公开主张用“台湾”名称加入世卫组织,奔走世界各地宣扬台湾“主权”。赖是陈“法理台独”和“渐进式台独”积极支持者。陈“执政”期间,举凡有绿营发起的大型“台独”活动,赖都会从台南卖力动员千人以上到台北捧场。
马英九上台后开放两岸直航,赖清德称“解放军会藏在民航班机中飞到台湾”,故意制造恐慌。对于两岸政党交流,赖称“希望国亲两党不要当特洛伊木马,成为引清兵入关的历史罪人”。对于两岸农业交流,赖公开进行阻挠,称“农产品登陆对农民短多长空”。担任台南市长后,赖多次公开表明务实“台独”工作者是他一辈子的政治信念。赖扬言,即便冻结“台独党纲”,“也不会放弃主张台独”。2014年6月,赖首访大陆,在复旦大学座谈会上提出,“台独是民进党的主张,程序上完全尊重台湾人民的自决”,引发一阵争议。
2017年9月,赖清德在“立法院”答询时自称,“我是一个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个务实台独主义者,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态度都不会改变”。这是台湾第一次有行政机构负责人公然在这一场合倡导“台独”。2018年2月,大陆推出“31条措施”,赖诬称大陆终极目标是“并吞台湾”。在中美出现贸易摩擦时,赖妄言“中美贸易战对台湾有利,会让台商回台”。
赖清德自担任民进党主席和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后,“台独”言行愈来愈狂,愈来愈胆大妄为。2022年12月,提出“没有主权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只有实力才有可能确保主权、确保和平”。2023年1月,就任民进党主席时提出,“务实接受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没有另外宣布台独的必要;中华民国主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中华民国台湾未来前途只有台湾2300万人可以决定”。2023年4月,在辜宽敏追思纪念会上表示,认同辜生前两岸“兄弟之邦”说,宣称“台湾海峡也很宽,可容纳台湾和中国在这里生存发展”。2023年6月,在“信赖之友会”成立大会上宣称,“现在台湾接受‘九二共识’、一个中国,我国就是被消灭,拒绝九二共识才能确保主权”。2023年8月,接受美国彭博电视采访,称“中华民国台湾已是全台湾共识”。可见,赖“和平台独论”目的在于透过两岸和平发展,最后导向“和平分裂”“和平台独”。2024年5月,在就职仪式上公开宣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皆是我们国家的名称”,扬言“1624年,台湾从台南出发,开启台湾全球化的开端”。这实质是其“台独”论述“新开端”,是进一步“去中国化”的“新开端”, 暴露出其顽固“台独工作者”“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兵凶战危制造者”的真面目。
此外,赖清德是臭名昭著的“亲日”“媚日”派。赖从医时多次去日本进修,与日本医界政界渊源很深,被《产经新闻》称为“亲日医生”。安倍晋三遇刺后,赖两度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抒发心情,声称“自己相当不舍”,还亲赴日本吊唁,以“家属亲友”身份上香。2022年8月,“日华议员恳谈会”窜台时,赖致词说:“我们这一辈能承继李登辉、安倍晋三的遗志,更加紧密合作,让台日双方感情更好,发挥印太和平稳定力量。”
八田与一是日本殖民时代负责台湾水利和基建项目的工程师。赖清德在多个场合大赞八田是“台湾之父”,每次都参加纪念八田的活动。在出席八田逝世82周年追思纪念会,赖给修复后的铜像下跪,妄称台日是“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也是台湾有事”。
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充满变数
赖清德是一个具有复杂背景和极大争议性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起伏和挑战,无论如何变化,他的“台独”立场却始终如一。这样一位具有执念、决不妥协、斗性十足的人上台执政,无疑增加台海风险挑战,陷两岸于冲突对抗的危险境地。
未来,不排除赖清德从几个方面不断推动“台独”: 一是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借外部势力之手促推“台独”。赖多次提出,“国际所划的红线,就是台湾的红线,也是我的红线。”二是“借壳上市”,鼓吹“新两国论”,不断推动实质“台独”。三是把“共产党跟人民分开”,一面固守“台独”立场,一面打出“亲近、亲善”幌子。四是不排除适当时机寻求“制宪”。赖多次称,“1911年创立的中华民国已不存在”“中华民国宪法影响台湾团结”“制宪时机已到”。《旺报》分析认为,赖“台独”言论喊得越响,越反映出“独”派势力的焦虑和不安。
赖清德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萧美琴是国际“台独”工作者,两人组合是“独上加独”。“赖萧配”上台执政,升高了谋“独”挑衅风险,危险性极高、危害性极大、破坏力极强。大陆要做好坚决与其斗争的准备。
台湾是老祖宗给中国留下的土地,一土一木谁也拿不去。从古到今,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势力能承担起导致国家分裂的千古之罪。郑成功当年驱赶荷兰人时就讲:“土地乃我先民遗物,必须收回。”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至高无上的,14亿中国人民族意志是不可违背的。360年前,中华民族能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79年前能从日本人手里光复台湾,今天就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极其珍视的崇高目标和最高价值。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从来都是两手准备,尽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谁胆敢发动“台独”事变,中国人民必将行使自己的权利,坚决予以粉碎。(作者:王卫星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